最近在迪拜,看到几个孩子低头沉浸在自己的小屏幕里,那种与世界隔绝的状态,让我心头一紧。这让我想起了国内很多孩子的现状:学业压力大,电子产品依赖重,独来独往的多,愿意主动关心人、融入集体的少。很多家长投入巨大,却常常感到失望:那个曾经满怀期望的孩子,似乎离我们理想中的样子越来越远。我们常说,希望孩子“成才”,但比“才”更根本的是什么?是“成人”。
成人,核心在“做人”。 做人做好了,人心自然向你聚拢,事业才有根基。可惜啊,我们孩子的宝贵时光,绝大多数都给了学科、才艺、技能,却独独缺了这门“做人课”,尤其是“善良”这门课的精髓。这次暑期晋鹰汇,我们选址在湖北麻城木子店镇的后山书院,就是要给孩子们补上这堂至关重要的课——《大善成就大事业》。这不是空谈道德,而是关乎孩子未来能否真正发光发热、成为领袖人物的核心素养。今天,我们聊聊,为什么这门“善良课”,如此不可或缺。
01善良≠老好人!别让孩子的善意,成为软肋
提起教孩子善良,很多家长心里会打鼓:现在社会这么复杂,孩子太善良会不会吃亏?会不会被欺负?会不会变成“老好人”?我完全理解这份担忧!这正是我们这堂“善良课”要解决的第一个关键问题:善良,绝不是软弱可欺,更不是无底线的忍让和迁就!我们过去的理解,可能把善良简单化了。真正的善良,是有力量、有智慧、有边界的。它像一盏明灯,既能温暖照亮他人,也能清晰照亮自己前行的路,让你内心通透、温润,自带光芒。善良能增加人格魅力,吸引志同道合的人。但在晋鹰汇,我们不会只讲“要对别人好”。我们深知,缺乏智慧的善良,可能带来危险。 所以,我们专门设计了两节至关重要的课:善良的边界→什么时候必须勇敢说“不”! 我们会用一个真实的、令人痛心的案例(比如那个被假孕妇诱骗受害的女孩)来警醒孩子们,善良需要一双慧眼。教会他们在感到不安全、不合理、被过度索取时,如何坚定而智慧地保护自己。
善良的锋芒→如何让善良自带铠甲? 古话说“人善被人欺”,我们这节课就是破解之道!善良不是唯唯诺诺,而是堂堂正正、大大方方。我们要教会孩子,如何在保持善意的同时,不卑不亢,拥有不被轻易伤害的气场和策略。我们教孩子的善良,是带“锋芒”的善良,是懂得自我保护、明辨是非的善良。这恰恰是让孩子在社会上立足更稳、走得更远的根基。
02善良是“学”来的!别等孩子撞得头破血流才懂
很多家长觉得,善良是天生自带的,或者在家里潜移默化就够了。但现实往往很骨感。我个人的观点是:人性之初,如同一张白纸,非善非恶。孩子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,关键在于他在这张白纸上描绘什么。 家庭环境、父母言行是底色,是“小爱小善”的基础,这非常重要。但仅仅靠这个,往往难以达到成就大事业所需的“大善”。
我自己的父母就是典型的善良好人,一辈子本分,但他们的善良,更多局限于家人和亲近的朋友。记得有一次,老家村里想要点支持,我本觉得可以帮衬,但我母亲的第一反应是:“凭什么给他们?我们不欠他们的!” 这没有错,但这也反映出,要把善良从小圈子扩展到更大的范围,从“小善”升华为“大善”,需要后天的学习和引导。学校呢? 很遗憾,体制内的教育重心在知识传授,老师们也分身乏术,很难系统地、深入地教授“做人”和“善良”的智慧与力量。结果就是:很多孩子,在整个成长过程中,严重缺失这门课。 他们要么变得冷漠封闭,要么懵懂无知地释放善意却可能 ,直到走上社会,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跌跌撞撞,撞得头破血流。有些人可能最终能“悟”到一点,但代价太大;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明白,为什么自己“人不错”,却总是平平庸庸。
晋鹰汇的“善良课”,就是要系统地、生动地、提前地给孩子补上这一课! 我们通过:
善良的概念→用故事点亮心灯
什么是真正的善良?它是光,是温暖,是力量,是魅力。
善良的起源→白纸上的描绘
讲清楚善良不是天生的,是可以学习、可以塑造的!家庭教育是基础,但要追求“大善”,需要见高人、听好课。
善良的行为→善意就在举手投足间
从孝顺感恩,到礼让助人,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(开车慢行不溅水、买下老人的菜让她早回家、不乱扔垃圾体谅环卫工),教会孩子如何具体地、得体地在各种场合(家庭、学校、社会)表达善意。
善良的挑战→坚持最难能可贵
为什么“做一件好事容易,一辈子做好事难”?如何在没有监督时(慎独)依然保持善良?如何对陌生人也能释放善意?引导孩子理解行善的难度和坚持的价值。
这不是空洞的说教,而是通过故事、互动、讨论、情景模拟,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,在思考中领悟。
03大善成就大事业!善良,是领袖的终极密码
为什么我们如此强调“善良”,并且定位为“成就大事业”的必修课?因为真正的领袖力,其核心是感召力,是凝聚人心的能力。而这一切,都源于“大善”和“大爱”。
善良的力量→看见那长远的“回报”我们会引导孩子,善良的回报,有时是即时的温暖,但更多时候是长远的、无形的福报。它可能体现在你事业的顺利、贵人的相助,甚至福泽后代。毕社长倾尽积蓄在家乡建起后山书院,感召了无数人;我们坚持去那里做公益,最终这份善缘帮助我们赢得了更大的信任和机会。这就是“大善”带来的长远力量!让孩子理解,善良不是“傻”,而是一种深远的智慧 。
善良的目标→成为领袖级大爱之人这是我们课程的升华。领袖级的人物,一定是大爱之人。 你想影响一个地区、一个行业,你的心量必须足够大,你的善行必须惠及更广泛的人群。付出的范围越广、程度越深(大善),你收获的追随、支持和成就(大事业)才可能越大。这节课,我们将再次点燃孩子们心中“成为领袖”的目标之火,告诉他们,“大善”是通往领袖之路的通行证!
在晋鹰汇,我们始终相信: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领袖! 或是区域领袖,或是行业翘楚。但前提是,他们从小要有这个目标,并懂得实现目标的核心方法——做人,做有大善大爱的人。
晋鹰汇首先帮孩子树立并强化这个远大目标,然后,这门“善良课”,就是教给他们实现目标最关键的“心法”和“行动指南”。当孩子是为自己的目标、为自己的理想人格而学习时,内驱力自然喷薄而出!
04后山书院,见证善的力量!这个暑假,来一场蜕变
今年晋鹰汇少年领袖特训营(九天八晚),我们特别选择在湖北麻城木子店镇的后山书院举办。这里本身就是一个关于“大善”的生动课堂!
榜样面对面→
我们荣幸邀请到后山书院的创始人——毕志伦先生!他将亲临现场,为孩子们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,分享他退休后如何拿出毕生积蓄,感召社会力量,在一个偏僻乡村建起这座藏书四万册、荣获三项 级荣誉的书院! 这是活生生的“大善成就大事业”的典范!
亲历者的感悟→
为了这次晋鹰汇,我专门改签了前往澳大利亚的机票。我也会和孩子们分享,我如何被毕社长的精神深深感召,连续五年坚持到后山书院为当地孩子颁发“晋级读书奖”、捐资设立“晋级读书基金”。 正是这份坚持和善意,为我们赢得了更深厚的信任和更大的机遇。
在善的环境中成长: 想象一下,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充满书香、浸润着善行故事的山林书院里,聆听智者的教诲,参与互动的课程,思考善良的真谛。这种环境的熏陶,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。
这门“善良课”,是父母在家难以系统讲透的课,是学校老师无暇深入传授的课,更是很多孩子成长路上缺失、直至碰壁后才可能“悟”到的课。
2025年暑期(8月2日-10日,九天八晚),在湖北麻城木子店镇的后山书院,我们晋鹰汇的全体老师已经做好了精心准备。我们相信,这九天的系列课程,这些关于善良的深度探讨、智慧启迪和心灵触动,必将带给孩子们全新的体验,不一样的震撼!
也许,某一节课的某个故事,就能点亮孩子的心灯;也许,关于“善良边界”的一次讨论,就让孩子学会了保护自己;也许,毕社长的一个善举分享,就在孩子心中种下了“大爱”的种子…… 这些,都可能成为点燃孩子内驱力、照亮他们未来领袖之路的火种!
让孩子学会带着锋芒的善良,理解善良的深远力量,立志成为大爱之人。这不仅关乎品德,更关乎他们未来能否真正成就一番事业,能否活出生命的光彩!
本网声明:三亚资讯网发布此文仅出于信息分享,并非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本网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,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和摘编。